北京测绘

访问量:815354

综述

  • 基于Goldstein枝切法的InSAR干涉相位解缠方法研究进展

    唐固城;

    相位解缠作为InSAR干涉测量处理中重要步骤之一,对最终获取高精度地面高程信息有重要的影响。Goldstein枝切法作为路径跟踪解缠算法中最经典的算法之一,因快速并且有效地计算理想的分割路径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InSAR相位解缠中。本文针对算法在残差点密集区域解缠易产生的"孤岛"现象的缺点,从残差点的识别和枝切线设置的改进两大方面对该算法的研究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算法的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9年04期 v.33 363-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学术探讨

  • 基于GIS的国土空间数据应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王福生;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要求,实施更严格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必须配套有效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及检测技术。本文研究了基于GIS的国土空间数据应用平台,介绍了国土空间规划信息数据库及国土空间数据应用系统,并探讨了国土空间数据一张图、规划实施监测一张图、合规性检测系统以及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通过国土空间数据应用平台的应用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

    2019年04期 v.33 369-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权重滤波的时空融合算法对比分析

    董世元;张文娟;许君一;

    多源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技术可生成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有效解决了遥感应用中的遥感图像"时空矛盾"问题。ESTARFM和STNLFFM是目前常用的两种基于权重滤波的时空融合模型,本文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模型选择提供依据。通过两组不同地表覆盖类型变化的实验,开展了模型精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地表覆盖物时相变化属于物候变化时,两种算法融合结果均能还原出较为丰富的空间细节信息,且算法融合精度差异较小,效果相当;而当地表覆盖类型发生较大突变时,两种算法融合结果空间细节信息还原较少,同时,相比于ESTARFM,STNLFFM融合结果能够获取较高精度。

    2019年04期 v.33 375-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3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Landsat8影像的厚云及云影去除方法

    陈梦露;李存军;官云兰;周静平;袁晨鑫;王道芸;

    Landsat系列卫星对推动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遥感图像数据在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Landsat影像常受到云的污染,使得其在地表动态监测时有效性大大下降。本文首先利用云和云阴影匹配算法Fmask实现快速、准确地识别云与云影区域并进行掩膜,然后基于时空数据融合算法ESTARFM利用多时相MODIS和Landsat数据,对Landsat8影像缺失的云及云影区域进行插补。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有效地去除云及云影的方法,对Landsat8数据的定量分析或时序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2019年04期 v.33 382-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的无人机雪域识别测绘

    李益强;

    本文介绍了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无人机航测技术在雪域自动测绘中的应用,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完成正射影像中的雪域边界识别,区分无雪面域和雪覆盖面域。本文以JD项目中Riz、Piz-E、Piz-W三个实验区块为例,运用无人机在连续积雪和斑块积雪两种情况下进行了现场测绘实验。通过无人机正射影像与红-绿-蓝(RGB)影像、近红外-红-绿(NIRRG)影像、近红外-绿-蓝(NIRGB)影像分别对比分析,证实了在红、绿、蓝波段下均可以完成无人机航测影像雪域识别任务,也进一步说明了在任意波段下无人机均能完成雪域自动识别任务。

    2019年04期 v.33 387-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无人机山地航测避障路线规划方法

    崔明军;

    本文根据无人机航测特点分析了无人机在山地复杂地形中的航行与测量的要求,研究了无人机在山地中进行航测的避障路线。并以TKLM地区复杂山地地形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运用数学方法对项目地地形进行了简化处理,通过分析无人机航测路线曲、直结合方式,无人机转弯航测速度等对影像影响,研究了无人机山地航测避障路线规划方法,为各行业无人机山地航测提供了技术保障。

    2019年04期 v.33 39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无人机摄影测量在煤场储量测算中的应用

    李强;李天;

    针对煤场储煤量快速测算的需求,文中研究了利用无人机进行储量测算的原理,以实际案例介绍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储量测算中的应用过程。通过无人机航空摄影,内业数据处理计算得出煤场的储量,并分析了测量精度。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满足工程应用对储量测算的精度要求,且快速、准确,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约了成本。

    2019年04期 v.33 396-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进行城市下垫面提取

    林静静;王淼;刘博文;杨旭东;郭燕宾;

    本文选取城六区作为分析单元,充分利用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及监测成果数据,获取2012年度及2015年度城六区下垫面数据,建立地理国情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类型与下垫面数据类型之间对应关系,结合2012年和2015年下垫面数据进行特征数据分析、空间叠置分析,分析城六区道路、水域、硬化地表、房屋等地类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城六区近几年各地类的变化情况及透水面和不透水面的变化趋势。

    2019年04期 v.33 400-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外业调查方法

    杨伯钢;杨旭东;刘博文;王淼;

    外业调查是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的重要步骤,可帮助内业处理问题及信息补充调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本文介绍了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外业调查工作的具体内容,研究制定了一套不动产登记外业调查技术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到北京市的相关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为今后的不动产登记外业调查工作的实施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更可为其他资源调查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2019年04期 v.33 405-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EIGEN-6C4的区域重力异常插值方法

    李剑;王顺宏;戴陈超;杨奇松;张蓓;

    重力异常作为地球重力场的一种基本指标,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地质、地震与海洋领域。为了快速获取高精度的未知点重力异常,本文基于EIGEN-6C4重力场模型解算某110 km×110 km区域内重力异常,构建5′×5′的重力异常格网模型,结合格网节点数据采用6种不同的插值算法拟合未知点的重力异常,最后使用外部检核的方法评价插值算法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6种插值算法的拟合精度均达到4 mgal以内,自然三次样条法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拟合精度最高,得到精度达到2.7 magl的重力异常。

    2019年04期 v.33 410-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4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经过北斗增强的福建CORS精度与性能检测分析

    叶方宇;

    随着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对基于北斗增强的CORS进行精度与性能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固定基线检测与实时动态测试两种方法并采用Leica ATX1230 GG和华测T5两种仪器,分别对福建CORS(FJCORS)的实时定位精度与性能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FJCORS提供的GPS/GLONASS/BDS信号初始化时间较快,即获得固定解的时间;采用华测T5仪器,GPS/GLONASS/BDS信号的初始化时间比单GPS信号提高11.8%,比GPS/BDS提高12.1%,比GPS+GLONASS信号提高26.7%;采用Leica ATX1230 GG仪器,GPS/GLONASS/BDS信号的初始化时间比单GPS信号提高22.8%,比GPS/BDS提高10.2%,比GPS+GLONASS信号提高19.1%,2)定位精度方面,FJCORS在内符合精度优于2 cm,外符合精度优于5 cm,可以满足高精度实时定位的要求。

    2019年04期 v.33 415-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技术应用

  • GNSS基准站在高铁沿线自动化监测中的布局分析

    王明明;秦卓忠;张大庆;高申;

    中国高铁线状分布,贯穿全国各个地域,沿线地质情况复杂,利用GNSS技术对高铁沿线进行变形监测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精度高等优点。本文选取青田县高铁沿线实验区域,基于TEQC和GAMIT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对9个监测站24 h的变形监测精度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显示,随着GNSS监测站与基准站之间距离的增加,GNSS监测精度越来越低,当GNSS监测站与基准站之间距离小于5 km时,GNSS监测精度较高,达到mm级监测精度。因此,当GNSS监测站与基准站距离较远时,应当布设多个基准站,以提高监测精度。

    2019年04期 v.33 419-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低空无人机影像匹配流程设计的优化

    姚艳;

    针对低空无人机倾斜摄影影像匹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以SIFT-BRISK算子为基础的影像匹配工作流程。首先,为相邻影像同步建立多尺度影像空间,在不同尺度上检测极值点;然后,根据三维二次函数剔除边缘极值点,确定为影像的匹配点;最后,按照高斯滤波理论,对每个匹配点进行描述,相邻影像各自生成各自的匹配点集合,当两影像匹配点描述相同时,则实现特征点匹配,进而实现相邻影像的高精度匹配。在三维倾斜摄影场景项目中,此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匹配错误率,提升了匹配效果。

    2019年04期 v.33 423-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植被指数和叶绿素荧光的总初级生产力估算

    郭健;

    以大满超级站的通量数据和塔基光谱数据为数据源,使用3种植被指数与光合有效辐射的乘积、叶绿素荧光分别反演玉米冠层尺度的GPP,构建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建模与验证。结果表明:(1)在全时期时间序列动态分析中,VI×PAR、SIF与GPP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整体变化情况为先增大后减小,在抽雄期间达到最大值;(2)抽雄前期选择NDVI×PAR、EVI2×PAR、CIred edge×PAR为优选模型,建模数据R~2>0.83,RMSE<2.00 gC/m~2/d;抽雄后期选择CIred edge×PAR为优选模型,建模数据R~2=0.83,RMSE=2.20 gC/m~2/d;全时期选择EVI2×PAR、CIred edge×PAR为优选模型,建模数据R~2>0.79,RMSE<2.30 gC/m~2/d。基于SIF建立的GPP反演模型较为稳定,建模数据R~2>0.66,RMSE<2.99 gC/m~2/d。

    2019年04期 v.33 427-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图像处理的SLR系统目标识别方法

    闵福其;邹彤;郭唐永;朱威;

    针对卫星激光测距(SLR)系统中目标卫星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SLR系统目标卫星识别的方案。基于Visual Studio2015和OpenCV3.4.0和Qt5.9.6开发环境编写实现SLR系统目标卫星识别的算法,实现在CCD图像中识别标注目标卫星。对运行在不同轨道高度的目标卫星进行测试,试验表明算法具有通用性、准确性、可行性。

    2019年04期 v.33 43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自适应模糊聚类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算法

    吴雷雷;赖华荣;蒋小蕾;刘义志;宋佳;

    为了实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数的自动确定,在传统模糊聚类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分裂合并操作,提出自适应模糊聚类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算法。该算法提高分裂合并的准确性,并在每次分裂合并后利用模糊聚类分类算法优化其分割结果,而后将参数赋予相应阈值,以实现阈值的自适应确定。有效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极值,解决传统模糊聚类算法依赖初始聚类中心选择的问题。

    2019年04期 v.33 438-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极化SAR影像分类方法对比分析

    石惊涛;赵争;徐志达;杨书成;

    极化SAR影像所包含的丰富的地物极化特征信息使得SAR影像的解译更为容易,同时也使得对地物的探测更加精准。在本文中,首先基于极化SAR影像的极化特征,采用区域融合算法对影像进行分割;在此基础上使用基于Wishart分布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Wishart-LRT)、基于几何扰动滤波(GPF)的极化SAR影像分类方法和最近邻(KNN)分类方法对影像中的耕地、草地、林地、水体进行分类和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最终发现对于该区域的RADARSAT-2影像而言,基于Wishart分布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对于地物分类可达到较高的精度。

    2019年04期 v.33 443-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水平截面法的树木点云提取方法

    吴英杰;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平截面法的树木点云提取方法。首先联合三维格网和二维格网滤除地面和低矮地物的点云数据。其次运用水平截面法截取距地面一定高度的树干,将其投影到二维平面,利用八邻域算法进行聚类,根据聚类后的每一类树干点云数据,运用AlphaShape算法求取各个树干的轮廓线,将轮廓线的点连成多边形求取最小外接圆圆心即是该树的位置。最后利用树木的位置坐标和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依据最近距离原则遍历滤波后的点云,完成树木的分割。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树木的提取,避免了传统树木提取方法中过度依靠经验值并且设置参数过多的弊端。

    2019年04期 v.33 448-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城市轨道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支撑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赵锋;刘岩;

    本文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支撑平台的研究过程和实现思路。该系统通过采购获得市区二维基础地图,利用现有图纸数据建设轨道交通线路、车站等轨道交通专题数据,利用激光点云推扫设备建设车站点云数据、全景数据、二维分层图、以及三维模型数据,通过将这些数据整合构建轨道交通车站地理信息库。基于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综合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研究和实现了一套用于支撑轨道交通综合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019年04期 v.33 454-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北京电影制片厂地下综合管线探测的技术方法

    张锡越;韩小涛;朱照荣;谢孔振;张凤录;

    地下管线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探测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建设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北京电影制片厂综合地下管线探测为例,对地下管线探测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地下管线质量评估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北京电影制片厂综合下管线探测各项精度指标均符合技术设计书及其它有关技术规定的要求,成果资料可用。

    2019年04期 v.33 458-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采用SBAS-InSAR技术监测郑州城区地面沉降

    管力;唐伟;戴华阳;贾智慧;

    为长期有效监测郑州市地表沉降,本文采用SBAS-InSAR (Small baseline subset-Interferometry SAR)技术对29景覆盖郑州城区的Sentinel-1A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郑州城区2015.04-2017.03地面沉降速率与累积沉降量。试验表明,郑州中心城区地表稳定,其余区域普遍存在地面沉降现象,主要沉降区为研究区西北部、北部、东部,下沉速率大部分位于0.6 mm/a-6 mm/a区间范围内,其沉降中心分别位于城区西北惠济区与城中金水区,最大下沉速率约为27.4 mm/a,最大累积下沉量约为70.4 mm,该试验结果为郑州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2019年04期 v.33 462-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灰色RBF在地铁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王彬;陈启平;

    随着城市发展,致使地铁沉降的因素越来越多,地铁沉降监测越来越重要。对此,本文基于灰色模型和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两者融合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某城市地铁沉降监测数据进行预报和分析,证明了灰色RBF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优于单一模型预测精度,组合模型避免了灰色模型线性补偿的弊端、增加了数据利用率、增强了算法的鲁棒性,预报结果更加准确。

    2019年04期 v.33 468-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无验潮模式水下地形测量的水位改正方法

    彭刚跃;郭珍珍;

    采用无验潮模式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定位信号不稳定会导致水位值出现异常。本文对起伏较小的沙滩区域单波束测深数据的水位值与水深值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水位值跳变的规律。对水位值与水深值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傅里叶拟合的方法对异常段的水深数据进行拟合,根据水位值与水深值之间相关的特性,利用拟合函数对异常段的水位值进行改正。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信号不稳定导致的水位异常,提高水下地形测量的高程精度。

    2019年04期 v.33 472-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3S技术的自然资源一体化监测调查体系探索

    张志刚;尤春芳;

    我国自然资源长期分头管理,调查监测工作分头组织,导致调查监测在对象、范围、内容等方面存在重复和交叉,调查结果存在相互矛盾等问题,不利于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治理。本文基于3S技术,采用遥感监测技术手段获取周期监测数据源,利用移动GIS与GNS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外业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建立并及时调整数据库,通过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监测调查,表明建设自然资源一体化监测调查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三调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提供借鉴。

    2019年04期 v.33 476-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下载次数:1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1 ]
  • 城市更新基础数据调查的实践与思考

    熊辉;杜顺季;

    城市更新基础数据调查是为更新改造规划和决策服务的一项新型基础测绘项目,同时也是一项能够充分体现"按需测绘"服务要求的调查项目。结合广州市城中村基础数据调查项目的生产实践和经验教训,介绍城市更新基础数据调查的内容和技术流程,阐述城市更新调查中的关键技术,探讨调查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于开展城市更新基础数据调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2019年04期 v.33 480-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质量控制方法

    吕悦;吕伟源;

    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在全国已大面积开展,各地已开展了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等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本文运用六字解决方案和质量管理体系的PDCA循环对此项工作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以某项目为例对检查的数据精度进行了评定。此项质量控制方法可以为今后相关的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2019年04期 v.33 484-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征文通知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征集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优秀测绘案例论文的通知

    <正>一、征文背景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关于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期刊主题宣传引导资助项目申报的通知》精神,本编辑部拟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集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优秀测绘案例论文活动。届时《北京测绘》期刊将在2019年第10~12期开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优秀测绘案例"专栏,诚邀广大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踊跃投稿。

    2019年04期 v.33 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