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测绘

访问量:855288

智能化测绘与知识服务

  • 基于LiDAR点云的电力线提取与三维重建

    钟志平;

    为提高电力线走廊巡检的效率与精度,研究电力线自动识别与提取技术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机载激光雷达(LiDAR)点云数据的电力线自动提取与三维建模方法。首先,采用改进的高程滤波算法,结合空间分割与点云密度分析实现电力线粗提取;其次,提出融合点云倾斜角度均值与统计滤波的优化算法,完成电力线点云精提取;最后,基于欧氏距离分割算法实现单根电力线检测,并采用二次多项式约束的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构建高精度电力线曲线模型。实测机载LiDAR点云实验表明,该方法电力线点云提取的准确率在98%以上,直线模型误差小于5 cm,曲线模型误差控制在3 cm以内,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为电力线走廊巡检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2025年11期 v.39 1561-1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改进DeepLabV3+的光伏板识别检测应用

    余德坤;易雅琴;

    为提升光伏板资源普查及缺陷检测效率,以广东省某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卫星宏观调查及无人机微观检测的多尺度光伏板识别检测体系。采用深度残差网络-50(ResNet-50)和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BAM)对深度学习语义分割V3+(DeepLabV3+)模型进行优化改进,对多源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识别提取光伏板,与原始DeepLabV3+、计算机视觉语义分割模型(U-Net)、快速语义分割卷积神经网络(Fast-SCNN)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改进DeepLabV3+模型光伏板识别精度高、场景适应性强、可靠性相对较高的结论。同时采用改进DeepLabV3+模型对无人机航摄影像进行智能检测,分析光伏板破损、划痕、热斑、黑边、无电等缺陷,结果表明:改进DeepLabV3+模型在微小划痕缺陷检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光伏板缺陷检测总体精度较高,能够为光伏电站运维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指导,提高光伏产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2025年11期 v.39 1567-1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孪生特征优化网络的耕地新增建筑提取

    秦龙珍;

    针对耕地新增建筑监测中存在的样本数据集缺失、中小目标检测精度低等难题,本文旨在构建适用于多源混合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新增建筑数据集,并设计高精度的变化检测模型,以提高耕地新增建筑的自动化监测能力。本文首先基于资源、高分等系列0.5~2 m分辨率国产卫星影像,构建了混合分辨率遥感影像新增建筑检测数据集(MRNB-1.0),涵盖24875组样本;其次,改进孪生U型网络(U-Net),引入V2版本残差网络(ResNetV2)作为特征提取骨干网络,通过浅层特征跳连和多尺度特征融合优选策略,建立了孪生浅层特征优化的变化检测网络(Res2-Siam-SFOUNet);最后,在图像网(ImageNet)数据集预训练权重的基础上,按6∶2∶2比例划分MRNB-1.0数据集进行模型的训练、验证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Res2-Siam-SFOUNet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平均交并比(MIoU)达到0.591,较改进前提升22.4%;在福建省四个区县的应用测试中,平均召回率为81.0%,平均准确率为62.5%,较改进前分别提升11.5%和8.1%。本文建立的Res2-SiamSFOUNet模型能有效检测混合分辨率影像中的耕地新增建筑,可提高耕地新增建筑监测业务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

    2025年11期 v.39 1574-1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进DeepLabV3+在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中的应用

    邬思燕;欧泽强;

    针对复杂城市场景下城市建筑物高精度提取需求,本文在传统深度学习语义分割V3+(DeepLabV3+)模型基础上,采用深度残差网络-50(ResNet-50)作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利用多尺度特征增强(Do-ASPP)模块增强多尺度建筑物特征表达,结合特征金字塔融合(FPN)结构提升空间分辨率与边界细节捕捉能力,并融合有效通道注意力机制(ECA)优化光谱特征响应,构建更适配复杂城市场景的改进DeepLabV3+建筑物提取模型。以广东省某地区多源遥感影像为实验数据,同步构建端到端训练的语义分割网络(SegNet)、计算机视觉语义分割模型(U-Net)、DeepLabV3+及改进DeepLabV3+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在精确率、召回率、F_1及交并比等关键精度指标上均优于其他模型,且在大尺度、小尺度以及混合尺度建筑物提取任务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适用性,漏检与误检现象显著减少,建筑物边界轮廓更加完整,细节表达更为精准,验证了改进DeepLabV3+模型在复杂城市场景建筑物提取中的优越性能,为城市规划、灾害评估及地理信息更新等领域的高精度遥感解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2025年11期 v.39 1580-1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EA-RBF神经网络的卫星钟差预报

    蒋飞熊;金帅;

    针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卫星钟差精密预报中存在的精度限制与误差累积问题,本文提出将思维进化算法(MEA)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构建MEA-RBF组合钟差预报模型。在数据预处理环节,采用四分位法与分段线性插值法协同处理原始数据,显著提升了数据纯净度并有效抑制了噪声干扰。在模型参数优化过程中,充分发挥MEA算法的全局寻优特性,对RBF神经网络的扩展速度因子及输出层的线性权值进行优化,实现模型参数的最优匹配,从而提高预报精度。实验结果表明,MEARBF模型在钟差预报中表现出色,6 h短期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在0.30 ns以内,当预报时长扩展至12 h时,均方根误差仍稳定在0.33 ns以内,验证了该模型在卫星钟差短期预报方面的高精度与强稳健性,更凸显了其在增强GNSS性能、改善导航服务质量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

    2025年11期 v.39 1587-1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结合卷积与移动曼巴的轻量级遥感目标检测方法

    梁开伦;肖泽标;

    针对低功耗硬件下遥感影像目标实时检测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局部与全局特征联合提取的轻量级目标检测模型,结合卷积神经网络与移动曼巴单元搭建轻量级特征提取网络,共同捕获目标的局部及全局上下文特征。结合“跨尺度融合”与“特征筛选”机制,构建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对不同层次的特征图进行融合与负样本过滤。在检测阶段,以增强交并比与变分焦点损失组合计算目标框定位与分类损失,同时使用一致双重分配检测头输出检测结果,避免生成过多候选框而产生计算冗余。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在两组测试数据集上平均精度均值分别达到92.34%与91.25%,较实时检测转换器提高5.82%与6.88%,在嵌入式测试平台上,检测单张图像仅耗时16.42 ms,优于主流轻量级检测模型。

    2025年11期 v.39 1594-1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双域神经网络的测绘图像高分辨率自适应重建

    杨伟;

    高分辨率图像中包含了大量的细节信息,不同图像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可能导致特征选择过程中的信息重叠,仅能提取到部分特征,从而影响后续测绘图像重建处理的准确性,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双域神经网络的测绘图像高分辨率自适应重建方法。将通道注意力机制融入变换(Transform)模块,提取测绘图像浅层特征,利用空间双域融合注意力机制确定测绘图像深层特征,完成基于双域神经网络的深层特征提取。融合测绘图像的浅层特征与深层特征,利用全局残差学习融合后的测绘图像特征,通过亚像素卷积层完成测绘图像自适应重建,得到高质量的测绘图像。实验表明,所提方法重建后的测绘高分辨率图像分辨率较高,且最终重建后的测绘高分辨率图像相似度均大于0.87,峰值信噪比均大于98.15,色差均低于0.2,进一步证明重建后的测绘图像视觉效果更佳。

    2025年11期 v.39 1602-1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改进人工蜂群算法优化BP的高程拟合方法

    赵利新;钱建国;

    针对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在高程拟合方面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改进人工蜂群算法优化BP的高程拟合方法(MABC-BP)来提高其收敛速度和拟合精度。传统人工蜂群算法优化BP的方法(ABCBP)存在初始种群多样性的不足、易早熟收敛、搜索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分别采用切比雪夫混沌映射、引入全局最优解、莱维飞行的方法对其进行改进。结合两种不同特征的地形对BP、ABC-BP、MABC-BP 3种高程拟合模型的拟合性能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矿区1数据,MABC-BP内外符合精度比BP分别提升了57.58%和53.99%,比ABC-BP提升了46.38%和40.48%;基于矿区2数据,MABC-BP内外符合精度比BP分别提升了65.74%和64.31%,比ABC-BP提升了53.08%和50.47%。

    2025年11期 v.39 1609-1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改进U-Net模型的海岸带典型地物遥感自动监测

    姚斌;许豪刚;王溆栋;张晨航;

    针对黄河口滨海湿地复杂的地物分布与小目标分类的难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U型卷积网络(U-Net)模型的海岸带典型地物遥感自动监测方法。在经典U-Net框架基础上,堆叠卷积层以扩展感受野,并引入卷积块注意力机制(CBAM)以提高光谱与空间特征的提取能力。研究区域位于山东省黄河入海口,采用2023年哨兵-2(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与增强生成样本集,并进行模型训练与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模型总体分类精度(OA)达到92.73%,平均交并比(MIoU)为77.68%,相较于传统U-Net模型分别提升2%和4.3%。本研究解决了光谱相似地物的错分问题,显著提高了对小目标(如盐地碱蓬)和线性地物(如潮沟)的分类性能,保证了地物分类的完整性与连通性。本文为滨海湿地复杂生态系统的遥感分类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同时为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11期 v.39 1615-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sk R-CNN的旋翼无人机视频流实时道路分割算法

    周玉林;

    在旋翼无人机视频流中,由于道路场景中存在地物遮挡与低对比度光影的干扰,易导致分割歧义问题,故本研究提出基于掩膜区域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的旋翼无人机视频流实时道路分割算法。针对旋翼无人机拍摄的视频流,考虑到视频流中道路特征呈现多尺度几何异构性与环境噪声耦合干扰,首先构建基于Mask R-CNN的多尺度特征金字塔增强模块,通过参数化伽马(Gamma)分布生成乘性噪声,模拟噪声分布;然后,引入空间自适应注意力窗口,基于像素级真正例率动态调整特征图分辨率,将道路特征值作为拟合函数的参照量,构建参数化函数模型;最后,以实际中道路掩码的几何特征值作为自变量,以视频流中道路目标的实时空间坐标、拓扑结构为因变量,描述几何属性与视频流动态变量间的映射关系,计算道路点云特征相似性,通过点云映射对比实现有效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应对阴暗、复杂和高曝光环境条件的影响,实时道路分割准确性较高,分割后图像的信噪比较高。

    2025年11期 v.39 1621-1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NRBO-VMD-SVM的矿区地表沉降预测模型

    罗炟;王怀宝;

    针对矿区沉降监测及预测一体化建设,本研究提出一种牛顿-拉夫逊优化(NRBO)算法、变分模态(VMD)算法与支持向量机(SVM)算法相结合的矿区地表沉降预测模型。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某地下煤矿矿区为例,利用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技术(SBAS-InSAR)数据获取研究区地表沉降时间序列,根据研究期内沉降累计值选择特征点,运用NRBO-VMD-SVM组合模型对特征点位置的沉降时间序列进行分解、预测及重构,得出对应沉降预测数据,并将预测结果与SBAS-InSAR技术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RBO-VMD算法对沉降时间序列的分解预测合理且有效,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算法、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等其他常规预测模型相比,NRBO-VMD-SVM组合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降低超过24.7%,平均绝对误差降低超过32.3%,决定系数数值在0.78~0.98波动,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升,验证了运用NRBO-VMD-SVM组合模型对矿区地表沉降进行预测的可行性。

    2025年11期 v.39 1627-1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改进YOLOv7模型的森林火灾隐患广域识别方法

    李钦;

    由于森林火灾固定识别规则阈值固定在最小范围,多着火点干扰下的火灾位置无法被准确识别,且识别域较窄,难以确认不同阶段的火灾蔓延速度以及范围,对此,本研究提出基于改进你只需看一次第7版(YOLOv7)模型的森林火灾隐患广域识别方法。应用雾线Haze-Line去雾算法,分析森林火灾场景中的烟雾分布情况,恢复出森林火灾场景细节,得到清晰的烟雾广域扩散图像,将挤压与激励(SE)注意力机制嵌入YOLOv7模型主干网络,增强烟雾广域扩散图像中的原始火灾特征图表征结果,精准定位烟雾中火焰中心点,降低多着火点干扰程度。将改进后的火灾特征图输入到改进后的YOLOv7模型中,通过锚框、跟踪和识别该火焰目标中心点,扩大识别域,得到火灾蔓延速度以及范围信息,完成森林火灾隐患广域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得到火焰的颜色、形状、烟雾的扩散形态等,定位到部分微小火焰目标中心点,有效实现对火灾初中后期、火灾蔓延速度以及范围的精确识别。

    2025年11期 v.39 1636-1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地块尺度的农业保险智能化服务

    肖建能;丁华祥;温宥越;罗明帆;王刚;

    将农业保险的险种标的等保险业务信息以及农户信息,与各险种标的地块建立空间连接,以地块为核心进行关联管理,建立了“险种-地块-农户”的农险数据模型,依托“粤农保”平台建立持续更新的农险数据池,作为农险各项业务动态运行的数据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农险标的承保与理赔的关键因子,研究以“地块”为尺度的农险标的自然生长和受灾的内在规律,构建基于“自然样本-致灾因素-受灾样本-赔付标准”四类核心知识的农险标的知识图谱,厘清地理信息与农险的逻辑关系。该研究成果的应用,不仅为广东农险理赔提供智能化地理信息服务,更为农户提供了全面、可靠的农业风险保障,让农户在灾后快速获得赔偿,实现了技术赋能与民生保障的双重效益。

    2025年11期 v.39 1642-1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深度学习的规划道路数据智能化质检方法

    刘世凡;邢晨;董承玮;马金荣;金鹏;李晓燕;

    规划道路数据作为工程测量的重要成果,是城市规划与审批的数据基础和根本保障。由于规划道路数据库分阶段搭建,许多数据成果无法及时准确入库,造成了数据库数据与路卷数据的不统一。而规划道路数据量庞大,人工质检费时费力且难以保证准确性,因此本文以计算机视觉和大模型等深度学习技术为基础,提出了规划道路数据的智能化质检方案。智能化质检方案通过U型卷积网络(U-Net)模型实现路卷影像中表格区域的检测,再结合人工先验知识完成表格结构的解析,最后基于飞桨光学字符识别(PaddleOCR)进行单元格字符的识别,实现表格影像的结构化与信息化。此外,本文创新性地引入大模型技术进行识别文本的相似性纠偏,进一步提高了识别正确率。通过实施验证,智能化质检方案节省了90%以上的质检时间,误识别率仅有0.27%,大幅提升了效率和准确性,证明本方法在规划道路质检中的有效性。

    2025年11期 v.39 1648-1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城市测绘图像建筑物检测方法

    阮水聪;

    测绘图像往往蕴含繁复的背景信息,包括植被(树木)、道路网络、移动车辆等多种元素,它们在色彩分布、纹理特征等方面与目标建筑物展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使得建筑物识别的准确率下降。为此,本文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城市测绘图像建筑物检测方法。首先,通过灰度转换、纹理描述子生成、直方图统计、显著性矩阵构建及向灰度空间转换等步骤,有效提取测绘图像中的目标前景,实现背景与目标分离;随后,基于前景图像使用索贝尔(Sobel)算子进行边缘检测,突出建筑物边缘信息,并通过形态学操作和轮廓检测算法提取建筑物的边缘轮廓,在确定轮廓的面积、周长、形状等属性后,设定筛选条件,过滤不符合条件的轮廓,完成图像内物体的最终轮廓捕捉;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对提取的轮廓特征进行训练和学习,实现测绘图像中建筑物的快速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开展建筑物识别时,交并比最高可达到96%,漏检率在5%以下,识别准确率在95%以上。这充分证明了该方法具备较高的识别精度,能够取得良好的识别效果。

    2025年11期 v.39 1654-1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eepSeek的iData智能数据工厂集成方法

    吴龙祥;郭振;邹磊;赖泽云;

    当前以深度求索(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语言模型迅猛发展,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创建了基础,但其落实到具体行业应用,才刚刚起步。本文设计了一种利用DeepSeek大语言模型实现地理信息采编软件智能化的实践方案,支持普通用户以自然语言的形式向采编软件发起任务,实现专业知识的问答、软件的自动化操作和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尽可能地减少重复性的人工工作。通过南方数码数据工厂(iData)的深度集成,本方案实现了地理信息采编全链路智能化赋能,覆盖智能问答、交互式编辑与人工智能(AI)质检三大核心能力,大幅提升了地理信息采编软件的智能化程度。

    2025年11期 v.39 1660-1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考虑权重相似性的不动产测绘数据智能整合方法

    李保华;

    针对不动产测绘数据往往涉及多层面、多维度数据,且存在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标准不一致的问题,本文提出考虑权重相似性的不动产测绘数据智能整合方法。该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AHP)和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方法(CRITIC)组建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确定不动产测绘数据特征项权重,将特征项权重引入余弦值和欧氏距离中,计算不同来源或类型的不动产测绘数据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和距离,并据此求解不动产测绘数据样本间的权重相似度矩阵。依据权重相似性矩阵,采用字符串匹配(KMP)算法进行数据粗整合后,依据数据特征项的权重相似性进行数据智能整合,经人工判读优化后,得到最终的不动产测绘数据智能整合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准确计算数据特征项的综合权重,并完成数据整合,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用性,为不动产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持。

    2025年11期 v.39 1667-1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工作流与AI的测绘生产与资源管理系统

    郭宇昕;刘泽润;吴晨曦;

    随着测绘行业的蓬勃发展,测绘业务在数量与种类上持续增加。然而,传统测绘企业管理系统面临诸多困境,如工作协同效率低下、架构陈旧难以维护、资源分散且权责界定模糊等问题,此外,测绘领域不同业务、不同地区都有诸多差别较大的规范,查阅困难,这些问题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突破这一现状,本文以不同类型测绘业务的实际工作流程为基础,引入三层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模式与工作流技术,开发测绘生产与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支持网页端便捷浏览,可实现数据远程共享与实时自动更新,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同时,系统构建了工程全流程分工协作体系,各环节均由专人负责,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系统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工程全环节线上管理,具备重要数据及报表的查询功能,还创新性地实现了规范智能问答功能,全方位满足测绘企业推进生产与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与管理创新路径。

    2025年11期 v.39 1674-1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智能GIS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关键技术

    王喆;吴误;

    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记录,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模式存在数据分散、信息孤岛、更新滞后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化城市治理的需求。本文在分析当前城建档案管理现状及智能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智能GIS技术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重难点,提出了基于智能GIS技术的城建档案管理应用方案。通过制定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构建多源数据时空数据库,开发智能GIS平台,重点解决传统管理模式的痛点问题,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能力,推动城建档案管理从静态存储向动态服务转变。本文的研究为城建档案管理应用智能GIS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期为推动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v.39 1682-1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星载GNSS-R技术在地表冻融判别中的应用

    魏涛;韩磊;

    准确识别地表冻融过程在气候和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季节性冻土地区的地表冻融状态的转变特征,本文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反射(GNSS-R)技术开展了青藏高原地区近地表冻融状态的识别研究。以2020年的旋风卫星导航系统(CYGNSS)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数据(ERA-5 Land)和土壤水分主被动项目(SMAP)冻融产品构建特征数据集,并引入极限梯度树(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青藏高原地区的近地表冻融状态分类判别。实验表明:基于CYGNSS观测数据和XGBoost构建的模型对冻融状态判别准确率达到76.1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7,具备较高的分类性能,验证了GNSS-R技术在地表冻融检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25年11期 v.39 1688-1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面向轨道交通保护区安全管控的智能化巡查系统

    张蕴明;程险峰;刘兵;尉建兵;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背景下,轨道交通保护区安全管控面临动态化、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传统人工巡查模式存在时空覆盖盲区的固有缺陷,难以满足轨道交通保护区全面的安全监管要求。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集成视频智能巡查与界桩智能感知技术的轨道交通保护区安全管控智能化巡查系统,通过多源异构技术体系的有机融合,实现了轨道交通保护区全天候的高效监管。系统采用改进型实时目标检测算法你只看一次(YOLO)构建施工要素视频智能识别模型,集成低功耗智能界桩监测装置,并基于空间信息技术构建了三维可视化管控平台,实现了轨道交通保护区地上下一体化协同管控。工程应用表明,该系统可有效提升轨道交通保护区的安全监管效能与应急处置能力,为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安全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2025年11期 v.39 1695-1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融合LLMs和MCP技术的数据分析与知识服务智能体研究与应用

    陈星宇;曾泳谕;徐佳沅;王思敏;

    为解决传统时空数据分析中专业软件操作复杂、非结构化需求转化困难以及低效重复性工作等问题,探索利用大语言模型(LLMs)强大的逻辑推理、多模态输出与指令执行能力,驱动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新途径。本研究融合LLMs与模型上下文协议(MCP)技术,构建了数据分析与知识服务智能体(DAKSAgent)。该智能体旨在实现用户自然语言指令到专业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工具的自动化映射。测试结果表明:(1)MCP作为标准化中间协议,实现了LLMs与GIS专业软件的无缝衔接;(2)该智能体能够支撑时空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空间分析、专题制图以及辅助决策结果的高效输出;(3)DAKS-Agent的模块化设计支持动态扩展第三方数据源与算法库,能有效解决多源异构数据治理、数据价值转化及知识服务精准供给等难题。本研究提出的DAKS-Agent框架,为GIS分析的智能化与普适化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路径,显著提升了分析效率和易用性。

    2025年11期 v.39 1700-1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知识图谱与深度学习在不动产存量时空数据治理中的应用

    李玉立;

    针对不动产存量时空数据存在的多源异构、时空矛盾、规则复杂等治理难题,本文以中山市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治理项目为背景,提出一种融合知识图谱与深度学习的不动产存量时空数据治理模式。该治理模式构建了涵盖578项治理规则的知识图谱,设计了双通道34层卷积神经网络(ResNet-34)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条件随机场(BiLSTM-CRF)多模态模型,实现空间图形智能匹配与时序状态分析,并使用知识图谱技术构建不动产全生命周期表达。中山市实证数据表明,该模式显著提升了数据治理的准确性与效率,为其他地市不动产登记数据治理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路径,推动治理模式从“人工经验驱动”向“智能规则驱动”转型。

    2025年11期 v.39 1707-1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企业文化

  •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正>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市测绘院”)成立于1955年,是隶属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现已发展成为人才荟萃、技术雄厚、装备精良的行业标杆,拥有包括《甲级测绘资质证书》《工程勘察资质证书》在内的多项顶级资质,是重要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支撑单位。70年来,一代代北测人始终秉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的北测精神,将心血与智慧熔铸于京华大地的每一寸肌理。

    2025年11期 v.39 1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七十载测绘筑梦 新时代智绘京华”——纪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建院70周年

    余永欣 ;张保钢;

    <正>自1955年建院,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市测绘院”)七十载恪守使命,初心不改,步履不停,为首都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根基。服务国家战略,彰显责任担当。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等国家战略,北京市测绘院为全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北京冬(残)奥会建设、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国庆70周年阅兵、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等提供了精准、高效、可靠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

    2025年11期 v.39 1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